书香沁心 人生丰盈|访韬奋出版奖获得者、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长江吟

杭州日报2023-03-31 16:19:13

近日,第十四届韬奋出版奖获奖名单公布,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长江吟名列其中,喜获我国出版行业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。“二十年教书岁月,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;二十年出版生涯,获天下佳艺而过眼之。岁月匆匆,人生丰盈,其间多是温暖与感动。”江吟如是说。

江吟,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长,西泠印社理事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荣获第十四届韬奋出版奖、中宣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、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劳动模范、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“五个一批”人才、浙江省特级教师、杭州市杰出人才等荣誉称号。


【资料图】

临危受命 力挽名社于既倒

2002年,四十岁的江吟,毅然从松阳师范学校副校长任上,通过竞争上岗出任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长。“当时我是从报上获知海选出版社总编辑、社长,我应聘总编辑,面试后被直接任命为社长,迄今已有21年。”

受命之时,正是西泠印社出版社危难之时。西泠印社是百年名社,建社之初便以出版优质印谱而享誉天下。而1978年西泠印社出版社成立后发20余年间,出版业务起起落落,不尽人意。虽然屡易社长,但似乎未见起色,甚至在2001年9月,出版社被新闻出版总署停业整顿1年。

“那时候,人才基本都跑光了。全社上下才15个人,只有我和另外一个编辑两个本科生。我的办公室大概10个平方米,办公兼睡觉。”江吟回忆说,“上任之初,首要是除弊布新,建章立制。我记得,只用了3个月时间,就完成了对出版社的整改,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业。”随后,江吟把重点放在出版新理念、经营新团队的确立,这为此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“书是人的引路明灯,不可不重。”对于出版业务,江吟可谓有备而来。他在松阳师范当老师时,培养的是中小学未来的老师,板书尤为重要。但苦于没有书法教材,他便亲历亲为,策划出版了我国首部探讨中师书法教学规律、教学方法的著作——《中师书法教程》。他深知西泠印社出版社的大宗便是书画碑帖,必须立足百年西泠的办社宗旨“保存金石,研究印学,兼及书画”,大力宣传推广篆刻、书画艺术,以书画印技法类图书争市场,以精品图书树品牌。经过认真调研,他利用自己的书画特长和在书画界、教育界的人脉,连续精准策划了一批适应市场的图书,把最闪光的书画艺术的智慧推向大众。不到两年时间,西泠印社出版社就扭亏为盈。

迎难而上 重担在肩唯倾力

“一次到新加坡考察,对方一句话让我非常震动。”江吟说,新加坡华裔虽多,但以英语为主,满算也就区区几百万人口,其出版的艺术书籍都有较好的市场。“中国,可是有十多亿人口啊,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读者群!”

从此,为国人出版一本好书,江吟把它当作肩上之重任,而让艺术求真向善尚美,这也是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长应尽之责。新世纪的十年,在江吟苦心经营下,西泠印社出版社经过得到了快速发展,但他犹未满足,一直在思考如何开拓新的业务,以打破增长的瓶颈。

久候的机会终于来了。2013年1月,教育部出台了《中小学书法教学指导纲要》,江吟高度重视,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西泠印社出版社打开局面、飞跃发展的重大机遇。“中小学教材出版资质要求非常高,西泠印社出版社也没有教育出版背景。但我们有强大的专业出版背景,以及百年书画的出版经验。”他立时组织了强大的编写团队,历经半年编写出一套高质量的《书法指导练习》(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)。

这套教材最终获得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,在全国近百家出版社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,通过审定作为国家教材。江吟说,“西泠印社出版社是浙江省唯一获得审定通过的出版社,全国也仅有11家出版社获得审定通过。”

“编完教材只是第一步,开拓市场、被各地教育部门选用才是关键。”江吟说,彼时西泠印社出版社第一次拥有教材,没有任何平台,竞争对手都是深耕教材的老手,早就有成熟的教材市场。“怎么办?我有我的杀手锏,就是免费培训,现场示范。”近一年时间里,江吟与许晓俊一道,带领发行团队日夜奔波于全国各省市县教育系统,解析教材,现场示范,给中小学书法教师免费培训,赠送出近千幅书法作品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如今,该套书法教材已有20个省,近百个地市、近700个县(市、区)使用,累计使用超过1亿人次,名列全国前茅,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。

锐意进取 擦亮名社金名片

“传统的出版发行的主要问题,在于书籍的在途时间长,损耗也很大。”面对新形势下出版业的融合发展,江吟锐意进取,带领团队在数字出版、线上营销、线上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突破。

“艺术书籍,当然设计装帧更要艺术。现今,线装书流行起来,蝴蝶装盛行起来,这些书籍,更兼具珍藏价值。”江吟说,“我常在直播间或微信群里卖这些重点书籍,还签名赠书法作品等。哪怕售价上千元,读者也愿意花。许多好的书籍,读者一抢而空,库存为零。”

近些年来,他主持主编的图书多次获得出版大奖。如,《中国印章艺术史》《晴雨楼藏砚馆精选:宋砚五十品》分别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、印刷复制奖;《李叔同当湖书印文辑》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,《中华大典·历史地理典》《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》《宝鸡青铜器书法菁华》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,《古琴名谱集珍》《历代古琴文献汇编》《中国古琴谱集》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,《中国印章艺术史》《中国古代石窗》入选新闻出版总署“三个一百”原创图书出版工程。

20年间,西泠印社出版社在江吟的带领下,实现了跨跃式发展:从年出书不逾50种到年出书350余种,从员工不足20人到员工60余人,从销售额302万元到销售额超过2亿元,从负债累累到年净利2000余万元,跻身全国一流艺术出版社行列。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“西泠印社”的品牌影响力,擦亮了“西泠印社”这一金字招牌。

愿为人梯 艺术之花开心田

作为西泠印社理事,江吟一直坚持临帖和创作。“知识靠传播,书法是艺术,也是一种技能。”江吟说,“书法最好的老师就是碑帖,得反复临帖,不断实践和尝试创新。”

疫情这几年,江吟也多待在杭州。“说来也奇怪,这几年却是西泠印社出版社高速发展的几年,这也许是大家节奏慢了下来,潜心读书吧!”他亦笑言,“这段时间,我每天喝一个小时酒,防疫;读两小时书,防蠢;临三小时贴,防俗。”

数十年来,他以书为媒,免费为全国近百所学校题写校名,每年到全国各地免费为书法教师做培训,多次在自然灾害中捐献作品和钱款。

“我的书法作品,至少有三分之一免费用于教育,因为我曾是一位老师。另外有三分之一,馈赠友朋。回报社会,是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情怀。”江吟说,“现如今,除了为出版社新班子帮一把、扶一段、送一程之外,我依旧还想做一位老师。所以,我常常参加一些公益讲座,以多年的教育经验,以及在出版社积累的广阔人脉和见识,为广大学子带来一些个人感悟,给他们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,余愿足矣!”

关键词:

上一篇:
下一篇: